全民拍观察丨培训机构“卷款跑路”多发 亟待加强监管

风云天地 2024-03-23 49228人围观

  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冯松龄、尹思源)去年3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的资金监管提出明确要求,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财务活动。

  记者梳理“全民拍”后台发现,尽管《办法》已施行1年,但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现象仍有发生,专家建议全面压实监管责任,给相关机构戴上“紧箍咒”。

  机构“卷款跑路” 消费者权益受损

  浙江省杭州市的林先生为孩子在Isee灰姑娘(萧山万象汇校区)报了绘画课,今年年初,授课老师在还有60节课剩余时,以“有优惠”为由,让林先生再次充值一万余元之后,机构突然宣布课程停办,剩余课时可协调其他机构承接,但要补交一定数额费用。天眼查信息显示,Isee灰姑娘是爱心灰姑娘(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拥有100多家芭蕾舞中心。

  记者注意到Isee灰姑娘于去年8月3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受疫情影响,现金流持续亏损,公司截至2022年底“现金流负近千万,运营异常艰难。”虽然Isee灰姑娘官方表示,将妥善安置付费学员,但员工和学员家长并不买账,普遍认为只是个说辞。不少家长质疑为何“明知现金流困难到要关店了,还在让家长续课”。

  Isee灰姑娘学生家长刘女士向“全民拍”反映,自己给孩子在清河万象汇店购买的120节课价格高达两万元,然而课程还未上完机构便倒闭关停,剩余费用无法退回。记者随后多次致电该机构,电话内传出“您所拨打的电话未交电话费”的声音,无法接通。

  3月19日,记者从国家企业信息信用系统上查询得知,爱心灰姑娘(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依然是在营(开业)状态,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

  

  ↑图为3月19日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息信用系统,显示该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国家企业信息信用系统截图)

  而根据黑猫投诉数据统计,2023年2月28日至2024年2月29日,黑猫投诉平台共计收到关于教育培训的投诉188115单。其中11%的投诉涉及商家突然失联、跑路或倒闭问题,不少用户反馈的主要问题还包括课程质量差及课程虚假宣传。  

  预付式消费监管面临三重难题

  2022年12月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明确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但不少机构仍未按要求落实。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对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的资金监管已有多项措施出台,但预付式消费监管仍面临多重难题。

  一是签订合同暗藏玄机。“一些家长在付费以后,除了索要发票,并没有提出签订合同的要求。”一家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不签订合同,就使得部分家长在机构关闭后难以维权。即使签订了合同,但一些合同内容模糊,对于关键性课时费用、售后服务等没有明确说明,导致维权难。

  二是商场租赁模式客观增加消费者维权难度。3月19日,记者致电Isee灰姑娘(萧山万象汇校区)座机无法接通。萧山万象汇商场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该店半年前就已搬离,因为属于“逃户”,因此商场也无法与该商家取得联系,只能登记消费者信息。

  三是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北京中彬律师事务所主任宋维强律师表示,一些家长的损失可能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但是因为精力不足、法律知识欠缺等原因,维权能力不足。“这些消费者往往因为诉讼流程过于繁琐、维权成本过高不得不放弃维权。”宋维强说。曾参与预付费服务维权的消费者也表示,担心事后追讨时间长,通过法律程序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追讨赔偿常常不了了之。

  多管齐下整治教培乱象

  针对当前教培机构存在的乱象,2023年11月29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指出要严肃查处违法培训行为,特别是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行为,以执法的“冷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被保护的“温暖”。  

  专家认为,解决教培乱象,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预付资金监管,还要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

  上海澄明则正(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慧磊认为,一方面应加快国家层面预付费相关制度法规确立,加强监管部门对相关机构的审查评估。加强预付卡管理应“立法先行”弥补基础性短板,把无条件退费、返还余额、合同解释、预付费管理等关键要素纳入管理范畴。

  “要解决商家跑路退费难问题,关键是要管住资金。”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建立预付资金存管或担保、保险制度,确保消费者资金安全;建立健全预付卡发行企业备案制度,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查询的预付卡备案查询服务系统;广泛推广预付卡消费合同示范文本等。

  陈音江等专家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利、责任、义务,避免出现问题后双方各执一词。另一方面,应加强事后救济,划清部门权责边界。“需多举措畅通维权渠道,进一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陈音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