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马常艳)“近期随着亚马逊、特斯拉、Open AI等头部科技公司入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明显加速。”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人形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布局,部分企业产品已从样机研发过渡到批量生产,且在特定商业场景应用取得突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已进入窗口期。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 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摄
与此同时,许礼进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创新和应用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共性关键技术有待提升,产品成本高限制商业化应用推广,商业化落地场景缺乏阻碍产业化进程。
为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许礼进建议: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整合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给侧”优势资源,强化协同供给能力;强化政策导向,构建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创新生态,支持人形机器人企业创新成果在未定型阶段与应用方建立合作,首试首用。
许礼进认为,应依托现有或新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智慧“大脑”、敏捷“小脑”、强健“肢体”和智能“感官”四个方向,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人形机器人专用操作系统、智能控制器、高效驱动关节、仿真孪生平台、集成开发环境、类人智能算法等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组建场景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中试基地,加快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落地转化。
他建议,充分利用各地政府主导的算力中心,建设超强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提升其灵活度,降低其使用成本。依托现有的机器人产业链,构建与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给能力,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整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