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至26日,浪潮计算机举办算力创新大会。在活动上浪潮计算机发布整机柜产品,夯实算力产业发展基座,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算力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正在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在用标准机架超过650万架,算力总规模已达180EFLOPS,排名全球第二位,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1万亿GB)。计算力就是生产力已成为行业共识。
浪潮计算机研发部总经理李岩表示,虽然我国算力整体水平居全球第二位,但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用算力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十几,要考虑采取多元化计算的方式去增加算力。在提高算力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降低能耗、提高能效。野蛮式的算力增长是以消耗能源为代价的,不能盲目追求。采用高效、节能和低功耗的计算设计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效提升。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指出,我国已形成体系较为完整、规模体量庞大、创新活跃的计算产业,我国算力发展水平正稳步提升。但当前算力发展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等挑战,产业亟需技术创新支持下的多样化升级。
随着芯片制程演进升级,计算机性能受制于功耗的限制;行业需求分化,巨量的调用对算力中心的算力和应用水平提出巨大挑战,传统计算难以为继。应对算力挑战,要从提高算力效能和能效两方面突破。随着计算向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场景引入多种不同计算单元来进行加速计算。异构计算能大幅提升计算效率,充分发挥CPU/GPU在通用计算上的灵活性,及时响应数据处理需求,并根据特定需求合理地分配计算资源,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能力。
“计算力就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也需要计算力的大量支持。只有筑牢算力根基,才能实现算力可持续性发展。”浪潮计算机服务器产品部副总经理张磊认为,随着应用场景的多元化, 互联网和通用行业的智能应用场景在逐渐分化,加上人工智能的兴起,对算力的需求正从之前单一的通用计算向关键计算、专用计算、加速计算等转变。计算的分化对计算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多要求,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的发展对计算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当前,上游算力芯片多元化、单芯片高速率、高功耗的发展趋势,下游自监督、多模态巨量AI模型的应用需求,给算力平台的构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进入深水区。算力平台的构建不是简单的系统集成,而是一项涉及诸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依托极其庞杂的产业链条。多元算力平台的构建是一项巨量工程、技术门槛高、产业配套难,算力平台是跨越芯片到应用之间的鸿沟、高效释放多元芯片算力的关键。
多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的发展将会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从硬件层面来讲,最为突出的是高系统功耗引发的散热设计挑战,高总线速率引发的信号完整性挑战,高电流密度带来的电源完整性挑战以及高系统复杂度带来的系统可靠性挑战。
据介绍,为应对多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浪潮计算机提早布局基础技术研究方向,持续攻关并完成了多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成果转化,在算力领域已形成强大的底层技术积累,并在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持续驱动算力技术与产品多元创新,发布整机柜服务器,让数据中心建设 “更灵活、更高效、更绿色”。
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的增长, 整机柜以其高效、节能、部署快速、运维方便,以及低成本特性迅速在大规模数据中心普及。IT基础设施形态正由传统机架式服务器向整机柜服务器转变,整机柜服务器有望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的主流形态。
“浪潮的整机柜有两种,一种全是计算节点或存储,这也是传统的整机柜方式,是为了快速部署且降低成本。另一种是在一个机柜里,不仅有计算节点、还有智能加速,是耦合架构,像多元计算一样,用户能按需部署,灵活便捷。”李岩说。(经济日报记者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