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生: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至3.0%后,吸引力犹存

风云天地 2023-09-28 53268人围观

  华夏时报记者卢梦雪冉学东北京报道

  7月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3.5%下调至3.0%,保险产品从3.5时代进入3.0时代。在各理财产品同台竞技的市场上,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如何?相关产品销售业绩如何?

  “但从整个市场来看,预定利率下调后,保险作为防御性资产的比较优势仍在。”9月26日,以“重构增长新逻辑”为主题的2023第六届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在北京召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出席论坛并如上表示。

  在“3.0时代中小主体转型与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朱俊生指出,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0%,整个行业的负债成本在降低,从中长期来讲,这有助于新兴主体的发展;但应该也看到,目前监管政策的差异化不够,政策竞争的中立性不够,未来的监管应以差异化监管,或者以竞争中立的政策促进中小主体的转型。

  保险作为防御性资产的比较优势仍在

  “8月份至今,保险产品业绩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这是因为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后,客户收益收窄,产品背后销售逻辑也发生了变化,6月份各个渠道差不多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朱俊生表示,从短期来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短期来看影响了客户收益,前期过度的消耗也影响了后期市场的增长。

  但从中期来看,朱俊生认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长,金融市场整体来讲收益率下行,同时风险在释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进入3.0%利率的时代,保险的确定性保障优势仍然是家庭和居民资产配置当中的一个底层逻辑。

朱俊生: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至3.0%后,吸引力犹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发布的对全球的经济增长的展望显示,去年全球经济增长了3.5%,认为今年是3%,明年也是3%,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整体面临的压力在增大。为应对通胀,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货币紧缩,不确定性和对衰退的担心在增加。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方面,今年二季度GDP的恢复只有3.3%,整个经济的恢复速度有所放缓。

  在这个背景下,股市波动剧烈,长端利率低位震荡。从基金来看,今年一季度权益类基金的回报率中位数为3.28%,固收类是1.55%,去年年初到现在,基金的收益有大幅的波动。二季度之后,股市下行,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上亏损2200亿。

  而银行理财在全面净值化转型下,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存续规模为22.86万亿元,占比 90.21%,理财投资者整体风格更趋保守,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数量最多,占比达34.31%。

  而在存款方面,存款利率降息成为大趋势,去年4月份以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3%以上的存款产品愈发难觅,大额存单的抢购热潮不断。

  “通过梳理过去十年的数据,我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以储蓄为主的金融资产配置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防御性存款的意愿在继续增强。”朱俊生指出,我国的储蓄率非常高,高于全球平均,高于主要经济体。

  “我国的储蓄特点是以短期为主,130万亿元的城乡人民币储蓄存款中三分之二为一年期及以内的存款,这实际上与人口老龄化之下,进行相对长期的资金规划是相悖的。”朱俊生表示,如何将短期储蓄部分转化为长期保险资产,特别是跟养老相关的资产,是中国家庭资产未来优化配置的一个方向,也是将促进未来一些新兴主体的成长。

  总体而言,朱俊生表示,从中期来讲,负债成本的下降,其实没有完全削弱保险业的优势。虽然有所收窄,但是在不确定背景下保险的优势还在。从长期来讲,负债成本的下降有助于修复保险行业的长期资本和利润,有利于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以竞争中立政策促进中小主体转型

  “现在的一些创新业务对中小主体是有一定不公平性。应以一种竞争中立的政策促进中小主体转型。”谈到当前中小主体发展新兴业务的监管政策,朱俊生表示。

  举例来讲,在互联网保险业务方面,监管对于偿付能力的规定,使得很多中小主体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受到限制,很多中小主体因为难以继续做互联网就转向了银保渠道。但由于银保渠道手续费竞争激烈,价值创造相对有限。在个人养老金偿付能力方面,监管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实收资本)的75%,这样的门槛也制约了中小主体对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参与。在税优健康险方面,较高的门槛也限制了一些新兴主体的进入。

  朱俊生指出,在资本供需不匹配、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不足、外源性资本供给有限的背景下,中小险企的资本压力增大,另外,在整体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中小主体发债的利率却有所抬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俊生建议,实施竞争中立的监管政策,优化跟偿付能力相关的监管规则,降低人为提高的经营门槛,为整个新兴市场主体未来的发展和转型提供相对比较公平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