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溶洞天坑探奇珍

风云天地 2025-01-06 100447人围观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国家地质奇观】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穿行在万桥飞架、高速纵横的贵州群山中,常常会发现大小各异的溶洞入口,这也令不少好奇的游客产生进去一探究竟的遐想。贵州迄今已发现3000多个溶洞,有“世界溶洞博物馆”的美誉。

游客在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驻足参观。

  从贵阳出发,沿厦蓉高速,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位于毕节市织金县的织金洞。走进幽深的洞口,拾级而下,复行数十步,四周景观豁然开朗,仿佛来到了一座天然的“迎宾大厅”之中。

  置身洞中,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映入眼帘。从距今约260万年的更新世开始,受区域地壳多期间歇性隆升的控制和影响,众多分散独立的地下河与地表河不断相互袭夺、转换,连接成了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等不同地貌景观。

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里的大峡谷天生桥。

  侧耳倾听,水声滴答,就像时钟指针跳动的韵律,难怪作家梁衡称这里是“储存时间的溶洞”。亿万年间,岩溶水沿洞壁围岩渗出,对应不同的裂隙、水量及渗出方式,形成类型丰富、千姿百态的洞穴化学沉积物,造就了石笋、石柱、石瀑布等钟乳石奇观。

  千百年来,由于交通闭塞,织金洞一直处于“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状态。1980年4月,织金洞被织金县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首次发现。2015年,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填补了贵州没有世界地质公园的空白。

  如今的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由织金洞地下天宫园区、绮结河园区和东风湖园区三大园区组成。古生物化石遗迹、地层岩石遗迹和构造遗迹等,共同构成了以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为核心,集雄伟、典型、优美于一体的高原喀斯特地貌景观。

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内盔状石笋“霸王盔”。

游客在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里参观溶洞景观。王春府摄

  徜徉织金洞内,细细欣赏这个由3000多处景观组成的梦幻世界,“大、奇、全”是许多游客最直观的印象。

  这里,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厅就有13个,其中上万平方米的大厅6个,规模雄伟,气魄宏大;这里有如同从地下凭空长出的石笋,“不受地球引力影响”,在空中自由弯曲地生长,千姿百态,巧夺天工;这里是珍稀岩溶堆积形态最丰富的溶洞,石盾、月奶石、边石坝、石花,琳琅满目,叹为观止。

  流水不歇,穿越时光长河,满洞的石笋、石柱、石钟乳仍在缓慢生长。洞内冷光灯源照射下,一块块数字显示屏上正循环播报着洞内温湿度和二氧化碳的监测信息,并实时上传至数据库。

  为做好地质遗迹保护,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了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数据库、洞内钟乳石三维扫描地理信息系统,编制141处地质遗迹保护清单,安装监控探头160个,以科技之力守护好这些地质奇珍。

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内景观——银雨宫。

  近年来,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大力实施洞体对应地表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面积3000多亩。如今,织金洞园区内植被覆盖率达68%,成为2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物种、50多种野生动物共同生存的绿色家园。

  “织金洞中有宝贝啊!我们不仅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气象万千所震撼,还能学习到不少地质科学知识哩!”湖南游客李先生带着孩子来到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内,听着专业人士的讲解,回味着洞中所见,父子俩收获满满。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为讲好织金洞独特的地质故事,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每年编制更新公园的科普工作方案,聘请7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常年为公园的地质科研科普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织金洞管理局世界地质公园管理科科长郭宦庭介绍,公园还通过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贵州省山地研究所、贵州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先后完成了织金洞的地质成因、岩溶成分、气候变化等研究课题,为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提供了科学参考。

  “我们借助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深入挖掘织金洞的审美观赏和科考科普文化价值,让更多人能目睹洞穴的壮丽,感受岩溶地貌的神奇,领略自然的力量和精彩。”贵州织金洞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海波说,近年来,织金洞成功创建市级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把学校地质科普教育从教室搬到景区、把课堂设置在公园,累计接待游客及科普爱好者1200多万人次。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贵州织金县委宣传部提供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9日 10版)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