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晋级IPO热地:近50天8家企业转道获受理,“绩优者”频现

风云天地 2024-08-10 68295人围观

去年“827新政”实施、沪深交易所IPO节奏放缓伊始,即有业内人士预测,北交所或将成为诸多沪深交易所撤否企业的新选择。

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今年4月新“国九条”及IPO新规出台后,保代们开始更积极地劝说企业北上北交所,这些企业大多是原计划冲刺创业板的。

“如当前的IPO环境下,企业不应再对板块挑挑拣拣,尽快上市才是第一要务,观望越久机会越少。”有保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根据Wind统计数据来看,在沪深交易所折戟转而冲刺北交所的企业日渐增多。仅6月21日~8月8日之间,至少有8家创业板撤否企业北交所上市获得受理,占据期间北交所新受理项目的近三成。如果将北交所IPO辅导备案登记受理、新三板挂牌等计算在内,由沪深交易所转至北交所的企业数量则达十余家,其中不乏主板企业。

与沪深交易所撤否企业组团转道北交所相呼应的是,北交所在途IPO项目综合质地也水涨船高。根据受访保代分析,以净利润为例,北交所成立之初企业净利润2500万元左右即可上市,净利润4000万元已经属于绩优者。如今,由沪深交易所转至北交所的企业净利润普遍在4000万元以上,大部分超6000万元,利润过亿者也并不鲜见。

创业板撤否项目是主力军

8月6日,伟邦科技北交所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成为6月21日以来获得北交所受理的第29家企业,也是期间沪深交易所折戟后转道北交所的第8家企业。

伟邦科技原本的上市首选地是创业板,不过在IPO新规下,创业板净利润基准线提升至6000万元,加之创业板上市节奏持续放缓,伟邦科技与创业板渐行渐远。凭借所属行业契合北交所专精特新的板块定位,转道冲刺北交所,成为了伟邦科技的现实之选。

与伟邦科技类似,志高机械、广信科技、宏远股份、爱得科技、珈创生物、科马材料、奥美森的北交所IPO申请也于不久前获得受理,而这些企业此前申请上市的板块均为创业板。这也意味着,沪深交易所IPO折戟转道北交所,创业板撤否项目是主力军。

上述8家企业中,珈创生物相对特别,在冲刺创业板之前,其还曾备战过科创板,此番递交北交所招股书,已经是珈创生物第三次走上IPO之路,并且此前两次IPO在途时间均不长。2020年12月18日,珈创生物科创板IPO获受理,4个多月后审核不通过即终止进程;2022年6月8日珈创生物IPO申请获创业板受理,5个月后主动撤回材料。今年6月27日,珈创生物成为北交所恢复IPO受理后首批获得受理的企业,7月25日已经被首轮问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8家企业,近期还有诸多企业终止沪深交易所IPO进程转身选择北交所,不过这些企业尚未步入受理阶段。例如侨益物流,其曾于2023年3月向深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今年6月撤回材料;7月30日,与东亚前海证券签署北交所IPO辅导协议,8月5日在广东证监局重新启动IPO辅导备案。再如亘古电缆,今年6月18日终止沪市主板上市进程,7月29日其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即获浙江证监局受理,正式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

此外,因企业要想具备北交所上市资格,必须先成为创新层公司,并且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受此影响,对于尚未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是转道北交所的第一步。例如绿云软件,6月27日,其向新三板递交招股书,此前上市目标为主板,尚未向主板递交招股书。

IPO项目利润空间打开

伴随IPO折戟企业涌向北交所,北交所在途IPO项目综合质地水涨船高,主要表现在业绩的提升。

根据受访保代透露,在2021年北交所设立之初,净利润达到2500万元左右才上市希望,净利润若达4000万左右则属于绩优者。

如今,净利润4000万元仅为起步。

在前述8家近50天内新获受理的北交所企业中,除伟邦科技2023年净利润为3403.78万元以外,其余企业去年净利润均在4700万元以上,其中爱得科技、宏远股份突破创业板现行利润标准6000万元,分别达到6356.86万元和6446.57万元;志高机械更是超出IPO新规下主板1亿元的利润标准,其2023年净利润高至1.04亿元。

在受访人士看来,伴随更多原本计划冲刺沪深交易所的企业转道北交所,北交所在途IPO企业利润水平大概率还将进一步提升。近期启动北交所辅导备案和新三板新挂牌企业中即可看到这一趋势。

侨益物流、亘古电缆、拓普泰克、绿云软件、通领科技5家企业自6月中旬以来正式将IPO备战地由沪深交易所转至北交所。2023年,5家企业中净利润最低的为绿云软件,达到7385.12万元,亘古电缆、通领科技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19亿元和1.10亿元。

“从新递交新三板招股说明书的企业利润情况来看,5000万元及以上者大有所在。尽管北交所并未设置明确的最低利润标准,但在诸多利润较高企业备战北交所IPO的情况下,北交所难免会优中选优,最终使实际上市的企业整体利润标准较高。”受访保代直言。

不过,该保代同时指出,对于与北交所专精特新板块定位高度契合的企业,无需过于关注利润水平。“只要利润不是太低、合规等方面符合上市要求,高度契合北交所板块需求与国家政策鼓励方向的企业,仍然存在短时间内北交所成功IPO的希望。”上述保代告诉记者。

哪些企业适合“奔赴”北交所?

截至8月8日,年内沪深交易所新上市企业共计42家,较2023年、2022年同期分别减少127家和150家;春节以来新上市企业更是仅有28家。

沪深交易所IPO节奏持续收紧,“转道”成为部分原本计划冲刺主板或双创板企业新选择。

根据受访保代分析,三类企业最宜转道,分别为:消费、医疗等IPO难度较大行业的企业;签有对赌协议,或者“5+2”之下股权基金亟待退出的企业;IPO新规与严监管之下,不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尤其是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企业。

摆在企业面前的转道路径主要有三个:北上北交所;港交所、美股等境外上市;被收购,走并购重组之路。

如果企业坚持IPO,境外上市和北交所如何选择,哪些企业更为适合北交所?

综合受访人士分析,一方面,港交所等发行难度相对较高,对市值较高企业更为有利;小市值企业选择港股、美股上市,可能存在募资规模过低乃至发行失败的情况。受此影响,对于小市值企业而言,北交所大概率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所属行业为当前IPO受限行业,或者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那么其在北交所成功上市的难度同样较大。对于此类企业而言,选择冲刺更为看重业绩的港交所,IPO成功的希望较大。